隨著歲月的累積,除了年紀、知識的增長以外,臉上的膠原蛋白也正在逐漸的一點一滴流失。常看到廣告推薦食用膠原蛋白粉,但你真的了解其原理與組成成分嗎?甚至有的廠牌還主打日本品牌或添加pro-hyp二肽?且市售膠原蛋白粉品牌眾多,究竟該如何正確挑選?就讓我們替你完整說明膠原蛋白的用處,使肌膚重現Q彈不再是夢想!
在了解膠原蛋白怎麼吃之前,先來了解什麼是「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是人體結締組織中重要的蛋白質之一,屬於纖維性蛋白種類。光人體就佔有16%蛋白質,其中膠原蛋白就佔了其中的 30% 左右。也就是說,人體總膠原蛋白約佔人體重量的6%,故膠原蛋白可說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質。
膠原蛋白廣泛存在於我們的皮膚、關節、牙齦…等部位中,與相關組織一起負責體內的新陳代謝、維持彈性、支撐黏合…等功能。若把人體比喻成房子結構,膠原蛋白在身體間就像是「鋼筋」的角色,可提供支撐力。故人體在有充足的維他命C和蛋白質營養的狀況下,是可以自己合成膠原蛋白。但隨著時間流逝,膠原蛋白的合成速度減緩、流失加快,若真的無法透過天然食物取得足夠膠原蛋白,才會進一步思考食用推薦且專業安心的膠原蛋白粉。
膠原蛋白有哪些作用?
網路上關於膠原蛋白好處探討的資料非常多,這邊幫大家整理了一些實證醫學相關文獻對膠原蛋白的研究探討:
- 攝取足量膠原蛋白,經研究實驗人體好處
改善肌膚老化現象 | 改善瀰漫型系统性硬皮病 |
保持皮膚彈性 | 提升運動能力 |
改善骨質疏鬆 | 修復疤痕 |
改善橘皮組織 | 改善曬斑 |
有益於肌少症 | 增強保濕力 |
改善骨關節炎 | / |
📖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
- 瑞士科學醫學雜誌(Karger)_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14;27(1):47-55.
- 美國學術雜誌(Wiley)_J Sci Food Agric. 2016 Sep;96(12):4077-81.
- 生物化學雜誌(JBC)_J Biol Chem. 1996 Feb 16;271(7):3938-44.
- 藥用食品雜誌(J Med Food)_J Med Food. 2015 Dec 1; 18(12): 1340–1348.
- 英國營養學雜誌(Br J Nutr)_Br J Nutr. 2015 Oct 28; 114(8): 1237–1245.
- 美國學術雜誌(Wiley)_J Sci Food Agric. 2015 Mar 15;95(4):702-7.
膠原蛋白在人體如何組成與流失?
很多人在看完上述的膠原蛋白功效後,可能已經心動到想快點買膠原蛋白粉來吃。但先別急,讓我們帶你用一張圖,來了解膠原蛋白在人體的機轉,這樣才能更清楚自己該怎麼吃膠原蛋白喔!
對於膠原蛋白,除了要開源外,也要懂得節流!故如何避免流失也是很重要的,但哪些情況容易導致膠原蛋白流失?就讓我們一起看看:
- 紫外線,所以做好防曬很重要
- 飲食不均衡,尤其蛋白質、維他命C攝取不足
- 生活作息不正常、菸酒、壓力大
- 年紀漸增,自然法則無法抗拒
- 外部環境所致,例如:過於乾燥的氣候
膠原蛋白粉有需要吃嗎?誰又適合吃?
由於膠原蛋白會隨著年齡流失的速度加快,故很多人都會想做膠原蛋白補充。但許多人又不確定自己是否適合食用膠原蛋白?其實,膠原蛋白粉的食用對身份上沒有太特別的限制。故算是族群接受度很廣泛的保健食品,除非有特定疾病治療中就建議先諮詢醫師、或年紀還小沒有膠原蛋白流失問題,當然就不需要特別補充膠原蛋白。
而膠原蛋白粉在食用上,也沒有什麼大忌。比較推薦的食用時段為:「睡前」或「空腹」時補充膠原蛋白粉,讓膠原蛋白人體吸收率上可以更提升。特別推薦補充膠原蛋白的族群:
- 工作疲勞睡眠不足而使皮膚缺乏彈性的辛苦上班族
- 年齡漸長而有感皮膚鬆弛、皺紋、乾燥等現象者
- 黑色素分泌旺盛,導致形成各式色斑者
- 常跑戶外紫外線曝曬,導致膚質提早受損者
- 內分泌失調,因此膚況差、色素沈澱者
孕婦也可以吃膠原蛋白粉嗎?
當然,許多人會想問:孕婦可以吃膠原蛋白粉嗎?基本上,孕婦是可以吃膠原蛋白粉的!但針對孕婦的部分,主要是要看其他膠原蛋白粉的其他複方。若含有不適合孕婦食用的成分,例如:Q10、洛神花萃取物…等不適合孕婦食用成分,則需特別注意。故孕婦不是不能吃,而是要挑選對膠原蛋白的複方,若有搭配天然維生素C則是更好的推薦。
而膠原蛋白粉的食用方式也很簡單,推薦加入自打果汁、牛奶、豆漿中一起喝。或直接配水喝,也是很方便的方法。若真的對於食用有任何疑慮,都建議先諮詢詢問醫師再選購食用會較為適當喔!
膠原蛋白可以透過天然食物補充嗎?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食物都富含膠原蛋白合成養分的好來源。除了選擇保健食品的膠原蛋白粉外,也可以平時多留意這些食物的攝取。首先要先知道,膠原蛋白主要的胺基酸代表為:甘胺酸、脯胺酸與羫脯胺酸這3種。換句話說,只要均衡攝取蛋豆魚奶肉類,搭配良好健康作息,人體是可以自行合成這3種胺基酸。其食物推薦如下:
- 動物(牛、豬、雞、魚…)的皮、骨骼、筋腱…等
- 大豆類、全穀類
- 肉類、海鮮類、蛋奶類
膠原蛋白粉5大觀念要了解!
1. 適量食用 不過量
膠原蛋白粉在食用上,基本上沒什麼副作用。除非體質特殊或本身對魚、豬相關敏感,那就可能跟膠原蛋白粉的其他搭配複方有關。但回歸老話一句,什麼都是適量就好,沒有吃越多越有效這種說法。吃多除了人體無法吸收外,可能也會導致消化道不適,這就無關乎副作用了。
2. 人體機轉 理解對
看過前面的圖解後,應該理解不是今天吃一包 3 公克的膠原蛋白,身體就會直接產生 3 公克的膠原蛋白。馬上讓你生成肌膚彈性十足的膠原蛋白,怎麼可能有這種好事!吃進去的膠原蛋白,是需透過人體機轉才能變成自身的膠原蛋白,故是無法等量轉換的。
3. 膠原蛋白 非膠質
目前是沒有所謂「植物性膠原蛋白」,植物中含有豐富「膠質」並不等於是膠原蛋白。故像是 木耳、秋葵、石蓮花、珊瑚草…等,這些並沒有含膠原蛋白成分,所以素食者要請多留意,不要搞混囉!
4. 塗抹用法 正確嗎
基本上,人體肌膚無法直接透過塗抹而吸收膠原蛋白,所以別被廣告台詞誤導了喔~
5. 補充正確 好習慣
膠原蛋白的組成是胺基酸,而人體會對胺基酸的安排有「需要性判斷」。換句話說,人體會將胺基酸優先送往最需要的地方。若吃膠原蛋白是想要養顏美容,但仍不嘗試調整飲食習慣、生活不規律、不試著保持運動,讓自己身體狀況始終很糟。故養成良好習慣、均衡飲食、保持運動,再適度補充足量且搭配有益複方的膠原蛋白,對維持青春美麗有幫助。
- 膠原蛋白補充重點
先看清品牌與團隊是否專業 | 膠原蛋白粉不要選添加 多餘化學添加物、糖分為佳 |
選擇小分子原料是重要關鍵 | 一定要有 SGS 三大檢驗最安心 (塑化劑、西藥、重金屬) |
選擇日本水解且二肽的膠原蛋白為佳 (例如:二胜肽的日本膠原蛋白PO.OG ) | SGS 檢驗清楚呈現, 非模糊不清、萬年不變或偽造檢驗報告 |
每日食用劑量 1-3 公克膠原蛋白粉才足量 | 有專業的研製設計團隊 (營養師、藥師、博士), 而非默默無名品牌 |
在膠原蛋白粉劑型上調選上粉包為佳 | 選擇實體營運門市之品牌,具備規模, 更有專業信任與消費保障 |
膠原蛋白粉有益複方搭配很重要 ( 例如:維他命C最重要 ) | 孕婦慎選膠原蛋白粉的複方,多看多注意 |
台灣氣候潮濕選擇小包裝的膠原蛋白粉為佳 | / |
👉 還不知道如何找到網友推薦的膠原蛋白粉?點我可直接搜尋:日本 膠原蛋白 Q彈 C
膠原蛋白粉如何挑選?
只要透過均衡飲食+健康作息,人體就能自行合成膠原蛋白。但若經過考量,仍覺得需要再做膠原蛋白的補充才夠,這邊也幫大家統整了 6 大挑選膠原蛋白粉法則:
1. 看清品牌與團隊專業
選自品牌來自一個專業團隊組成,不是隨便找代工廠做產品就好。要知道一個高品質、安心的品牌與團隊是核心價值。並從市場調查、用戶調研、歐美日原廠原料協同研發、小量試製生產、測試再測試、國際檢驗與認證、大量安心生產到客戶專業諮詢的完整過程。故請先看品牌評價,太少的請當心;再看團隊成員,沒專業的請當心。
2. 原料小分子是關鍵 (推薦:魚來源萃取)
分子量太大的食物,例如:豬皮、豬腳….等,由於人體無法吸收,故小分子來源的膠原蛋白是很重要的喔!
3. 留意膠原蛋白萃取方式
有些強調水解的膠原蛋白,分子量確實小,但仍無法確認是否可被人體所吸收。建議選擇有水解且二肽(Hydroxyproline)的膠原蛋白為佳,例如:pro-hyp二肽膠原蛋白,具備日本實驗研究證實。源自日本大廠,不僅吸收好且在檢驗上能提供更安心的報告。而非二胜肽(PO-OG)的其他膠原蛋白,不但沒有專利與研究,也無法用「科學」與「專業」來說話。
💡 小提示:日本特殊二胜肽的膠原蛋白PO.OG ,是目前食用後可於人體中被偵測到的膠原蛋白。並於國際期刊上發表相關功效實證,為目前最符合科學的膠原蛋白。
4. 每日食用劑量是否足夠
一般來說,有正常進食的成人,膠原蛋白粉的每人建議攝取量約一天 1~3 克左右。過少看不見效果,多食也無益;但也必須依照不同商品萃取,而有不同的建議。
5. 劑型上粉包優於膠囊、果凍或飲品
膠囊的內容空間不夠大,而液體飲品或果凍狀,常會因為口感需要,添加過多人工香料與調味劑,故都較不建議。而粉包的部分同樣推薦看到商品成分的部分,選擇越少化學賦形劑的為優先。基本上是想補充膠原蛋白,而非人工合成的化學負擔物。
6. 複方搭配很重要,維他命C是好拍檔
維他命C,是參與膠原蛋白合成的關鍵維生素。故只有在纖維母細胞及維他命C的幫助下,膠原蛋白才能合成。其餘沒有相關研究證實的搭配成分,有時吃多反而對身體有負擔。
想要補充膠原蛋白,以下幫你整理好:
聲明:(本站所提供的訊息是以現狀為基礎,並不代表是正確、完整、及時、適當。所有資訊及產品不能被用於診斷、治療、治癒或預防任何疾病,也無法取代專業醫生的診斷及建議,對於資訊的任何錯誤、遺漏不負任何責任,亦無法對讀者應用本網站內容之結果負責。建議就身體狀況,向專業醫療人士尋求具體方案及處方,切勿拖延與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