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Jamie 想與大家聊聊主動脈剝離是什麼、主動脈剝離是否能預防、哪些人是主動脈剝離的高風險群、主動脈剝離有哪些前兆症狀…等等,透過更認識主動脈剝離來試著降低這類的遺憾發生。
一、主動脈剝離是什麼
主動脈剝離是一種複雜且致死率極高的心血管疾病,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血管,由心臟出發,往下延伸經過腹腔,分支往各個臟器,再一路往下肢發展,往上則延伸到腦。
因此,主動脈剝離的症狀會隨發生的位置而不同,但若剝離發生在心臟附近,出現的症狀會與心肌梗塞症狀類似,並且能最快奪走生命。
我們的血管由內膜、中層及外膜三層組織構成,會因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外傷導致受損、…等等因素,導致內膜層有破損,形成一個『假腔室』,而其會阻斷原本的血流,等到血壓過大導致破裂時,大量滲入的血液時就會將主動脈壁撕裂,形成所謂所謂的「主動脈剝離」。
依據統計,急性主動脈剝離若是不及時處理,至少 50% 的患者在發生後 48 小時以內便會死亡,等於是以每小時 1% 速率增加致死率。
主動脈剝離時患者會感覺強烈的撕痛感,多數也會因血液到不了腦部而立刻昏倒,一旦發生必須立刻進行搶救,是避免死亡的唯一方式。
*知識小學堂(1)_心肌梗塞和主動脈剝離差在哪? 誠如上述,主動脈剝離的位置若靠近心臟,確實症狀與心肌梗塞相似,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致死率上可以看出差別,主動脈剝離會比心肌梗塞更危險許多。 心肌梗塞: 常見症狀:胸悶、胸痛、冒冷汗。 一般會有約 90 分鐘的黃金急救時間, 熟記常見症狀,善用急救器材AED,是有較高機會救回來的。 主動脈剝離: 常見症狀:伴隨劇烈胸口撕裂疼痛,一路延伸背部甚至下半身。 因為是血管破裂,真的只能即刻搶救,越靠近心臟越難救活, 甚至是幾秒鐘時間就會斃命的,連搶救都來不及也是可能的高度危險狀態。
二、誰是主動脈剝離高風險群
台灣一年大概會有 200 例以上的主動脈剝離患者,根據統計,除了意外引起的血管壁受損外,最常見的起因就是因為高血壓。
因為主動脈剝離主要是起因於血液強大的衝擊力,導致血管壁被撕裂開,所以當血壓愈高、衝擊力就愈高,因此誘發主動脈剝離的最危險誘因就是高血壓。
>主動脈剝離高風險 8 大族群
- 主動脈剝離高風險族群 1:高血壓患者
- 主動脈剝離高風險族群 2:先天性主動脈窄縮、脈瓣異常者
- 主動脈剝離高風險族群 3:馬凡氏症候群
- 主動脈剝離高風險族群 4:意外外傷導致
- 主動脈剝離高風險族群 5:懷孕孕婦
- 主動脈剝離高風險族群 6:愛吸菸者
- 主動脈剝離高風險族群 7:三高患者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 主動脈剝離高風險族群 8:高強度的重量訓練
三、主動脈剝離有哪些症狀
典型的症狀就是劇烈胸痛!( 90 % 患者都會有),並且會一路延伸到背部。
據描述是像肌肉被撕裂般的疼痛,也會因為主動脈延伸至全身,而有疼痛延伸至頸、下背…等位置的現象,而且是突然在幾秒鐘內感到的劇烈疼痛感。
當然,視主動脈剝離發生的位置不同,病患會受影響的器官與症狀也可能有些許不同,也可能會有下列症狀表現 e.g. 腹痛、腰痛、突然半側無力、喘不過氣…等等。
另外多數隨著時間推移,會伴隨血壓升高、心肌阻塞、臟器缺血、休克昏迷…等致命症狀陸續出現,一旦發生尚有時間緊急送醫搶救是唯一重要的事。
四、主動脈剝離的嚴重後遺症
主動脈剝離有極高致死率,最大的遺憾當然就是死亡…
倘若有機會救回,多數也會因為相關臟器無法即時接收到血液,導致各種缺血性的併發症、後遺症狀況。
>主動脈剝離嚴重後遺症
- 主動脈剝離後遺症 1 : 死亡
- 主動脈剝離後遺症 2 : 急性心衰竭
- 主動脈剝離後遺症 3 : 腸缺血
- 主動脈剝離後遺症 4 : 肢體缺血性壞死
- 主動脈剝離後遺症 5 : 腦中風
- 主動脈剝離後遺症 6 : 急性腎衰竭
- 主動脈剝離後遺症 7 : 缺血性引起的複合併發症
五、主動脈剝離該怎麼預防
總結一句重點是:一起試著更健康的生活,是唯一的預防方式。
當然 Jamie 還是會為大家整理相關重點,但先重點為大家劃線,疾病起源多數都是日常無聲的累積,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自己更遠離主動脈剝離的風險吧~
- 預防主動脈剝離方法 1 : 每日定時監測血壓 (高血壓患者更要慎重看待)
- 預防主動脈剝離方法 2 : 維持適當體重
- 預防主動脈剝離方法 3 : 戒菸、不酗酒
- 預防主動脈剝離方法 4 : 定期健康檢查
- 預防主動脈剝離方法 5 : 飲食盡量避免高鹽高糖、蔬果要吃
- 預防主動脈剝離方法 6 : 減少攝取高膽固醇食物
- 預防主動脈剝離方法 7 : 養成運動習慣,維持肌肉量與代謝
- 預防主動脈剝離方法 8 : 避免報復性熬夜
- 預防主動脈剝離方法 9 : 適度出放鬆排解壓力
- 預防主動脈剝離方法 10 : 保健食品輔助 e.g. 魚油/藻油(Omega-3)、維他命C
六、維他命C與預防主動脈剝離有什麼關係
-以下內容引述自 陳醫師/美國自然醫學博士-
“ 從我的角度來看,問題就出在結締組織脆弱,講白一點,就是維生素C攝取不足。抽菸、壓力、老年,都會造成腎上腺荷爾蒙過度分泌,因此大量耗損體內維生素C(因為腎上腺荷爾蒙的製造需要維生素C)。所以,看似多重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原因。不管成因、預防、保養,都應該大量補足維生素C、膠原胜肽,以強化體內結締組織,使之不容易破裂。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維生素C缺乏,會導致結締組織脆弱。這是我在著作、演講、診間,一再教育與宣導的概念。“
了解更多維他命C的知識,你可以閱讀
維他命C的功效與好處有哪些?營養師帶你3分鐘搞懂四大觀念,不只有美白與抗氧化!
” 回到主動脈剝離這個問題,為什麼血壓會高呢? 很可能就是主動脈血管失去彈性,所以心臟只好代償性地打出更高的血壓,希望可以把血液送到末梢。但這僵硬、已失去彈性的血管壁哪能承受這樣的血壓呢? 於是就有了裂痕或漏洞,血就跑進去,形成假腔,最後就剝離,然後就爆裂、堵塞,一命嗚呼。
所以,血壓不是重點,但目前主流療法卻避重就輕,放者結締組織問題不管,唯一的內科治療方法就是降血壓,以防血壓過高而衝破血管,但失去彈性的血管呢?
老化的橡皮水管不能還原,但人體卻可自行修復,只要你給他足夠的原料與環境的話。修復結締組織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牽扯到至少一百種疾病。靠的就是維生素C,但藥廠卻很不喜歡維生素C,因為如果這堆疾病這麼容易治療,大家就不吃藥了!”
*知識小學堂(2)_自然醫學是什麼? 本篇的重點是主動脈剝離,但還是簡單介紹一下自然醫學的方向, 以利大家更能了解文中所論述的概念。 自然醫學(Naturopathy),又生自然療法, 起源於19世紀歐洲的非主流醫療方式,通常被歸類在替代醫學中。 主要是相信人體有一定程度的自癒的能力, 希望能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物質和人的主觀能動性來預防和治療疾病, 藉以鼓勵人們盡可能減少外科手術與服用化學藥物, 使用自然、不具侵犯的治療方式,來改善病況、促進痊癒及保持健康。
當初 Jamie 看到陳醫師的論述時,內心是非常驚喜的,因為雖然自然醫學的觀念在歐美已經流行很久,但對台灣的大家是相對陌生的。
這邊先暫且不對自然醫學做太深入的討論以免偏題,先把主軸擺回維他命C的補充,已經幫大家整理好關於維他命C的挑選重點,方便大家若看完也希望做維他命C的補充,可以更快挑選到天然萃取、無過多調味添加的維他命C產品~
>分享 2 大法則挑選優質的維他命C產品
1. 天然萃取來源優於化學合成
天然萃取的維他命C 對人體來說好吸收、無負擔,一般天然萃取的維生素C,有效的維他命C含量一般為 30~150mg。
化學合成的維他命C因為吸收率差,因此含量才會動輒都是 500mg 以上的含量數值,選擇天然萃取的來源 (e.g. 西印度櫻桃粉),搭配日常飲食,其實就很足量囉!
2. 挑選膠囊、粉包優於口含片/錠劑
如果常看 Jamie 老師文章的人應該都知道, 我常說錠劑其實需要添加較多的人工化合物才能製作,而錠劑也是保健食品製作成本最低的劑型。
維他命C 錠 = 維他命C 粉 + 賦形劑 + 黏著劑 + 化學合成物
維他命C口含片 = 維他命C 粉 + 賦形劑 + 黏著劑 + 化學果汁分、調味劑、蔗糖
因此會更建議選擇以膠囊、粉包形式為主的劑型為佳。
為什麼呢?所謂的「維他命C咀嚼錠、緩釋錠、口含片、發泡錠」之中含有大量化學賦形劑,專業醫師都不建議在補充維他命C時,將化學賦形劑吃下肚。
最後,讓Jamie幫大家複習一下重點,只要掌握以下維他命C 的挑選法則,保證你可以選到安心、健康的維他命C 產品~
> 綜合上述觀點,一個好的「維他命C」營養品應該符合以下條件
1.『天然萃取原料』是更好的選擇 (e.g. 西印度櫻桃粉)
2. 膠囊、粉包的劑型選擇優於口含片/錠劑
3. 成分單純無過多添加者為佳(如:硬脂酸鎂)
4. 挑選使用專利原料的品牌更有保障
5. 小包裝30顆更合適,因為維他命C容易吸濕潮解
6.一定要有 SGS 三大檢驗最安心(塑化劑、西藥、重金屬)
7. SGS 檢驗清楚呈現,非模糊不清、萬年不變或偽造檢驗報告
8. 有專業的研製設計團隊(營養師、藥師、博士),而非默默無名品牌
9. 選擇實體營運門市之品牌,具備規模,更有專業信任與消費保障
找不到天然、安心的維他命C 嗎?
希望大家都能練習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讓自己、親友一起降低與遠離主動脈剝離的高風險群,讓彼此都能擁抱彼此更久,避免遺憾來的措手不及,成為一生最痛的捨不得,而只能依依不捨的告別。
聲明:(本站所提供的訊息是以現狀為基礎,並不代表是正確、完整、及時、適當。所有資訊及產品不能被用於診斷、治療、治癒或預防任何疾病,也無法取代專業醫生的診斷及建議,對於資訊的任何錯誤、遺漏不負任何責任,亦無法對讀者應用本網站內容之結果負責。建議就身體狀況,向專業醫療人士尋求具體方案及處方,切勿拖延與濫用。)